这是电力系统发生巨变的40年

发布时间:2024-03-03 01:21:13   来源:江南体育官方网站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电力系统无论在系统规模、装机容量、技术水平还是安全运行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周孝信。

  周孝信表示,8年前,他做过一个关于世界电力系统发展阶段的调研,研究之后发现世界电网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代。第一代电网主要在1950年之前,主要特征是小机组(不超过10万千瓦)、低电压(不超过220千伏)、小系统(省级及以下电网)。第二代电网是在1950年到上世纪末,得益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第二代电网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特点是大机组(达到百万千瓦级别)、超高压和特高压、大型交直流互联电网的出现。在这一阶段,通过对远方水电的开发推动大型电网的发展,是各国的普遍共性。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由于对化石能源枯竭的预期和环境恶化的关注,开始倡导发展新能源,第三代电网的发展进程也由此开启。其特点是骨干电源与分布式电源结合、主干电网和局部电网结合、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综合能源系统和电网智能化等。

  周孝信认为,我国电网的发展历史和世界电网的整体发展历史类似,只是我国电网发展相对滞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我国也开始发展自己的水电系统,但那时规模还比较小,除东北电网外大多数都局限在省级电网的范围内。直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才真正意义上进入第二代电网。

  1969年投运的刘家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是当时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由于当时甘肃省内消纳能力有限,刘家峡发出的水电需要在整个西北地区(新疆除外)范围内消纳。所以,在电压等级上,需要将输电电压从220千伏升至330千伏,线多千米,将刘家峡的水电送到西安地区。在此线路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在内的我国第一个跨省大型电网。这也标志着我国基于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的区域电网正式形成。

  在当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我国依靠国内科研力量独立自主研发并成功应用了330千伏输电技术和装备,为500千伏、750千伏输电研发技术应用提供了技术和人才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在330千伏输电技术的基础上研究500千伏输电技术,并结合国外先进的技术的引进消化,于1981年投产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平武线(平顶山到武汉)。此后,基于500千伏交流输电技术的华中、东北等电网的网架建设陆续起步,全国各大区域电网逐步形成。

  除交流输电外,在我国第二代电网的发展过程中,直流输电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1979到1980年,水电部派遣一个包括周孝信在内的20多人的科研团队到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局学习。当时加拿大的直流输电技术和工程建设都很先进,而国内的研究力量薄弱,电网中直流输电工程应用方面还是空白。他在学习期间搜集了一些国外直流输电系统的资料带回国内,并按国内要求提出了初步的直流输电仿真分析模型,为未来的直流输电工程研究做准备。

  周孝信介绍,从1985年开始,以中国电科院为主,相关单位集中力量研究国外先进的直流输电技术,配合我国第一个引进消化技术和装备的直流输电工程(1989~1990年投产的葛洲坝—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消化和调试工作。

  通过该工程,我国初步掌握了直流输电工程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方法,在自主研发的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中增加了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分析功能,并通过直流输电工程的现场调试得到验证,成功应用于该直流输电工程投产后的调度运行和后续工程的研究中。

  上世纪90年代初,南方电网建成了第一条交流500千伏输电工程——天生桥—广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开启了南方电网大规模西电东送的进程。1993年元旦,周孝信和电科院调试人员都没有回家过节,一直在工程现场调试。

  2000年年底,随着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天生桥至广州±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单极投产,国内首个交直流并联混合输电系统由此诞生。中国电科院全面介入了该系统的研究和现场调试,经过不懈努力,攻克了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控制关键技术,支撑了电网由纯交流向交直流并联系统的发展。

  2009年和2010年,我国首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继投产。中国电科院紧密配合公司、规划设计研究单位、装备制造企业,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调试工作,掌握了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技术,为实现电网升级和装备国产化,推动我们国家电气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我国已形成完整的交直流电压系列,拥有成熟的标准和设备体系,在特高压输电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周孝信认为,当前,电网发展已进入第三代,即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新阶段,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和挑战。

  第三代电网最主要的特点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逐步的提升。我国提出,到2050年,全国电量的60%以上要靠包括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内的非化石能源提供。我国的电力系统要适应这一发展的新趋势,努力研究怎样消纳高比例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将弃风、弃光和弃水电量限制在合理水平。

  第二个特点是随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接入和直流输电的发展,电网中电力电子装备的比例逐步的提升。我国已经建成10余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西电东送”的规模很大,电力电子装备替代了大量的传统电磁装备,发挥着输送、分配和接纳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大规模的直流输电和分布式发电进入电力系统,给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带来相当大的挑战。其中,电力电子装备使总系统的惯量减小了,抵抗扰动的能力减弱,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现在正在加紧研究解决之中。

  第三是要构建一个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为了更多消纳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势在必行。其包括用户侧和电源侧两方面。在用户侧实现多种类型能源的综合利用,通过综合能源服务中心等形式,为客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在充实改善服务内容和质量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电源侧,特别是西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基地,发展多能互补,通过水电、风电、太阳能热发电以及火电灵活调节等不同特性电源的协同互补,平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出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使得输出的电能更稳定。结合西部更大规模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基地的建设,发展电力的就地消纳以及转化为可贮存、可运输的气体、液体燃料(通过电制氢、制甲烷等)也是未来的重要选项。

  第四是成为信息物理融合的智能电力系统。在未来电力系统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占优的需求背景下,在智能电网和综合能源系统、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普及的基础上,能源互联网、能源物联网理念和技术推动未来电网发展为信息物理融合的智慧能源电力系统的步伐不断加快。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消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服务客户水平的需求,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周孝信表示,未来将构建的是更加清洁、智能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在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中,有几大关键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高效低成本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技术。近年来,光伏发电、陆上风电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不久的将来都要实现平价上网。这一方面要依靠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的进步,逐步的提升发电效率,降低设备成本,还要克服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更充分地发挥电力市场交易的作用,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消纳。

  二是高效低成本长寿命储能技术。要实现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大规模发展,高效低成本长寿命储能作为一种配合,是最重要的。当前,除抽水蓄能以外,其他技术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大规模应用的程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的技术进步很快,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其商业化应用的前景显现。2018年以来用户侧和电网侧配置电池储能的意愿显著增加。为了尽快实现其规模化应用的目标,当前要继续加强研发力度,逐步的提升相关性能、减少相关成本。别的类型的储能,如储热、压缩空气储能、太阳能热发电等,都在开展相关研究和示范应用,我们期待着些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突破。

  三是高可靠性低损耗电力电子技术。在这方面,期望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装备的核心部件——IGBT能够早日实现国产品的批量应用。要逐步加大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如基于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器件的研发力度,早日实现耐高电压、耐高温性能强,体积小,安全性可靠性高的电力电子装备在电网中应用,使新一代电力系统中柔性直流输电、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接入电网的可靠性和效率更高。

  四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碍于技术发展,以前有些事想做却做不了,比如做电力系统稳定的快速在线分析。现在电网规模这么大,只凭人的经验去分析海量数据已不够了,准确性、快速性都跟不上。现在就设想能不能用AI解决这一个问题,以加快电力系统在线分析和控制的速度。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输电方式正在研究中,比如超导输电、既能输液态天然气又能输电的输能管线等。

  周孝信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电科院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作了很突出的贡献。40年来,中国电科院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了基础性和共性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手段,在一系列电力系统重大工程实践的关键时刻贡献了有关技术和解决方案。

  以电系统仿真分析技术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为例。电力系统仿真分析技术是电网规划设计、调度运行不能离开的技术支撑。我国电力系统纵横几千千米,连接千家万户,其中包含各种设备,这样大规模的人造系统,如果想实现有效控制和故障处理,必须事先做好充足预案和在线分析。通过大型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相关软件的消化和吸收,目前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调度运行方面的应用软件都实现了自主可控。

  中国电科院在此领域有十分强大的科研开发团队,先后研制了大型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和大电网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等先进手段,建成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和数据中心,形成世界上功能最强的电网仿真体系。相关成果先后获得1985年和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从离线分析到在线分析,从物理模拟到全数字仿真,中国电科院除具备研究开发电力系统分析应用软件的能力外,也具有全方位分析解决电力系统技术难题、支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多年来,为电网规划设计和调度运行提供强有力技术上的支持,为我国电网的发展和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电力电子装备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是中国电科院率先在公司系统内倡导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从试验研究、装备制造、工程承接到人才教育培训,中国电科院在电力电子应用领域各环节中都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从早期的无功补偿装备研制和应用,到220千伏和500千伏超高压输电可控串补等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研究和装备研制,以及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探讨研究和装备研制,还有近期开展的风电太阳能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和直流电网研究,都在行业内起到了先导作用,为我国电网中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和装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能源行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双碳”目标,必将伴随着强随机性、波动性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交互式设备大量接入。届时,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双高”特点,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节、稳定特性、配网运行、

  能源行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双碳”目标,必将伴随着强随机性、波动性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交互式设备大量接入。届时,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双高”特点,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节、稳定特性、配网运行、

  能源行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双碳”目标,必将伴随着强随机性、波动性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交互式设备大量接入。届时,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双高”特点,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节、稳定特性、配网运行、

  能源行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双碳”目标,必将伴随着强随机性、波动性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交互式设备大量接入。届时,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双高”特点,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节、稳定特性、配网运行、

  能源行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双碳”目标,必将伴随着强随机性、波动性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交互式设备大量接入。届时,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双高”特点,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节、稳定特性、配网运行、

  能源行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双碳”目标,必将伴随着强随机性、波动性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交互式设备大量接入。届时,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双高”特点,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节、稳定特性、配网运行、

  为应对能源供需矛盾、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从始至终坚持能源转型战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益严峻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挑战,2020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明确了“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明

  为应对能源供需矛盾、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从始至终坚持能源转型战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益严峻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挑战,2020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明确了“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明

  在这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指导下,我国未来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蓝图和关键技术途径有了明确的导向性,即以“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为战略目标,以落实“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实施路径。本文提出新型电力系统主要特征和核心指标,构建“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情景,提出并阐述综合能源生产单元设想,以期为能源转型路径规划及战略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双碳’目标下的两大重要举措,就是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在10月11日举行的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周孝信对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前途和储能需求做了相关报告。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未来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在9月23日召开的中国电力规划第八届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说,我国拥有多项降碳技术,如何将其组合起来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发布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贯彻落实措施,其中提到,2024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部工业1个百分点左右,新型电力装备集群、智能电网产业链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方案中重点产业链包括智能电网产业链,工作任务包括支持江苏省电力装备公司参与国家能源领

  2月2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2024年人力资源工作会议。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公司“两会”部署,奋力推动人力资源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公司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2月21日,国网物资公司组织完成哈密—重庆、金上—湖北等特高压工程设备物资合同签订,涉及6项工程149份合同。本次为国家电网2024年首批特高压工程物资合同集中签约。为保障签订时效,国网物资公司春节期间密切跟进定标进度,动态调整签约计划,分类制定应对预案,统筹内部资源、规划签约排程,推动组

  2月2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在公司总部会见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双方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动电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

  2月27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智刚在天津拜会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并举行会谈。双方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水平发展这一第一个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

  2月27日至2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赴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调研,检查职工创新创效、安全可靠供电、服务“双碳”目标、客户服务保障等工作,慰问一线干部员工。辛保安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

  铁塔屹立银线纵横,电流涌动大江南北。电网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国家电网当好科学技术创新的国家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加快能源结构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大投资力度,提振产业链发展信心;以高质量的电力供给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牵引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电网发挥电网基础性、先导

  2月2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在公司总部会见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双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加快西藏电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努

  开栏的话习指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新时代新征程,广大企业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慢慢地加强创新动力、发展活力,有力支撑我们国家的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本报今起推出“走企

  习指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新时代新征程,广大企业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慢慢地加强创新动力、发展活力,有力支撑我们国家的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本报今起推出“走企业,看高

  2月20日获悉,由上海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制的国际标准IEEEP2807.10《基于碳核查知识图谱的模型构建导则》获得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批准,正式立项。该标准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内申报的首个碳核查国际标准。碳核查是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进行核查的行为,

  27日,在中国储能技术创新应用峰会暨2024“北极星杯”储能影响力企业评选活动中,科林电气工商业光储微电网绿色用能解决方案,荣获“工商业储能创新解决方案”殊荣,得到了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科林电气储能解决方案本次获得的“创新奖”,既是大会组委会的肯定,也是公司在储能领域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

  近日,深圳市龙华区华章新筑项目光储充放发布会暨超级快速充电站开工仪式在项目中心广场举行,标志着全市首个住宅类“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落地。省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实干争先”的号角。市属国企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华章新筑“光储充放”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建

  近日,2024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优化营商环境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大会成功召开,会上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方案中提到,将绿色低碳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率先打造制造业低碳转型标杆,助力企业形成创新发展新动能。一是支持企业组织节能管理,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2024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优化营商环境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大会成功召开,会上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方案中提到,加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利用,推进风电、光伏等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同时,保障企业绿色能源需求,为企业提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月20日,华自科技公布投资者活动记录,其中提到,后续华自科技将结合发展需求、市场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产业并购、重组等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措施。公告中指出,目前新能源业务利润率不高,竞争非常激烈,相比国内,海外新能源业务有较大的拓展机会,利润率也会高些。还提到,未来公司将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月20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2024年度“绿色发展领跑计划”项目的通知。项目领域包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项目。原文如下: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关于征集2024年度“绿色发展领跑计划”项目的通知豫工信办节〔2024〕21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工

  2月20日,由冀东油田机械公司自主研发的多元微电网智能集控系统在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分公司薛-P02平台投产成功。平台共铺设48块双面光伏板,布局整齐,管理、运行和检修吹扫方便,光伏装机容量为26.4千瓦,并配有一台40.9千瓦时的储能电池柜储能,结合储能单元,通过多元微电网智能集控系统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4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同时,聚焦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农机装备、机器人和数控机床,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部件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由滨州新能源集团权属公司投资建设的滨州零碳商业园示范项目顺利并网验收,标志着滨州新能源集团第一个光伏类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山东滨州大饭店商业园区内,共利用园区地面和屋顶面积约15200㎡,建设多种形式的光伏场景与储能系统,打造发电、储能、用能为一体的源网荷

  要加快推进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破解日渐增长的电力需求和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关键之举在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共同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3年,我国能源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新增风电光伏装机突破2亿千瓦、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占全球份额达40%左右,贡献了新增量的约50%;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慢慢地加强,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如何理解新型能源体系?今年将重点推进哪些方

LX-43AC  ComExpress龙芯3A2000主板模块LX-43AC  ComExpress龙芯3A2000主板模块